孙承宗和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运气都不错,也或者是建奴真的被天火给吓到了,马世龙开始搭建的一个营寨,居然没有建奴大军把守,所有的豪格军团都龟缩在滦州城中。
孙大人,这下好了,只要扎好了大营,建奴就不敢随便乱动了吧崇祯皇帝朱由检乐观的问道。
孙承宗看着正在紧张固防的军士们,叹口气,摇摇头,检大人,你有所不知,扎下这个营寨,有些作用,却也没有什么作用。
崇祯皇帝朱由检奇道,哦
孙承宗心说他是皇上身边的人,又是王承恩的外甥,还是耐着性子解释,如果建奴要出来,我们根本拦不住其实,四千五百人的建奴铁骑兵团,要到大明的哪里去,我们都拦不住,只是他们不会走太远,因为粮草的问题,而且没有一个粮仓为依托,走的太远,也有可能为我大明的军队所包围所以我们驻扎在此,盯住了滦州城中的粮草,豪格就没有什么办法,这是有点用处。
为什么又说没有什么用处呢如果豪格想不开了,或者皇太极给他下达的是死命令就是要拿下从山东运抵京师的漕粮,他很有可能只带着干粮,将粮草烧光,然后出城,我们根本拦不住,对不对然后他们一路向南先烧光粮草,再然后一路向北,可以从万里长城的任何一个关隘出去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主动权,始终在建奴那边
朱由检试探着问道,能不能将滦州围了不让豪格知道我们运粮的具体时间
孙承宗笑着叹口气,兵力不够,远远不够,别说围了,就是能够守住这座营寨,都很吃力要想围城,至少要五倍于敌人的优势兵力我们没有,若轮到单兵作战的战斗力,你自己应该都看见了,怎么围城豪格的目标并不是我们,而是粮食,在这样的时候,粮食比什么东西都重要
朱由检沉声问道,那么,依着孙大人的意思,我们怎么都是输了山东的漕粮要是不能按时运抵京师,要出大乱子啊
孙承宗嗯了一声,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大明京畿地区的所有军队都集中起来摆开架势攻打滦州城找他们拼命否则没有其他办法了,必须要调山东兵马和京城的御林军应该能够凑齐万人左右,再加上我们现在手里还剩下一千多骑兵,两千多步兵,再将我原先安排在三屯营准备抄豪格后路的一千多人调回来应该足够凑齐一万五千军队这些军队都算的上是皇上的近卫军对皇上,对大明,都是忠心耿耿即使打不赢,也可以震慑豪格然后漕粮分批分路的运送京城,即使有一路被截获,被烧掉,其余的几路能到,也行只要让人知道有大批的粮草抵达京师,那些粮食大户就不敢将粮食都藏着不放出来
朱由检哦了一声,暗道,老师的脑袋就是好用啊我大明就只能够凑的出一万五千军队了还有没有别的军队可以调动
孙承宗想了想,摇头苦笑,当初皇上不让各地官军进京勤王担心浪费军饷粮草,其实也对也不是很妥当。
孙承宗虽然注意着自己的言辞,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里还有些不舒服,却不动声色的嗯了一声。
孙承宗看了看朱由检,笑道,我都是快入土的人了,没有什么不好说的,忠勇的军队,能够作战的军队,是应该调动的至少,四川总兵秦良玉的白杆兵就可以调来京师,她们在陕西剿匪,加上都是骑兵,如果有秦良玉的三千到四千铁骑在这里,至少,现在就不用担心豪格去劫粮草
朱由检淡淡道,那么,当初老大人为什么不跟皇上说
孙承宗叹口气,笑了笑,皇上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再说,谁知道皇太极这么阴险,本来京师保卫战胜利了,老夫也认为皇太极抢够了金银财物,就应该出关去的。而且,调动外地官军,非常的敏感,谁敢替皇上做这个主
朱由检也叹口气,可是,您是帝师啊您只要是一心为大明,有什么不好说的呢
孙承宗因为跟检荀楼已经在一起打过仗,加上检荀楼刚才才冒着生命危险挽救过自己的军队,并没有跟他见外,你太年轻了,有些事,你不懂,为不为皇上好,谁能够说的清楚,有些事情,不要说臣子和皇上的关系,即使是夫妻之间,也是不方便说的皇上当时没有什么,过了身,会心中不愉快,明白了吗
朱由检又叹口气,知道说也没有用,劝也没有用,老头还是跟自己心贴心的人,说话都这么多的顾忌,普通大臣更是可想而知看来,什么事情,只能自己多想想看了。在这个社会制度当中,皇帝的作用实在是抵得上大半个官场总共加起来的作用责任太大
孙承宗还以为检荀楼嫌自己不关心皇帝,又道,还有,各地的官军,除非是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离驻地太远四川的兵马,还有看住藩王的作用,如果秦良玉的大军都走了,蜀王和桂王,谁看
朱由检又嗯了一声,蜀王朱至澍,虽然跟他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但是朱至澍的品行,在藩王中算是不错的了,他却不方便跟孙承宗多谈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放在大臣之间谈论,太敏感了看来老头是跟自己掏了心窝子这也让刚才嫌弃老头跟自己不太贴心的皇帝有些释怀。
孙大人,事情紧急,我马上将你的意思转告圣上,您就放心吧朱由检和孙承宗商谈一阵,知道孙承宗是想借自己的嘴巴,将事情通知皇帝
孙承宗点头笑道,有劳小检大人了
朱由检忽然想起来什么事情,对了,您让人筑起一座土楼,那么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万一还需要我放炮,我就不用被绑在旗杆子上面了啊
孙承宗哈哈大笑,点点头道:小检大人放心,这个容易,老夫保证在三日内造一个土楼出来
朱由检点点头,看见孙承宗身边一个威风凛凛的老将,认出那人是赵率教
赵率教,字希龙,号明善,生于靖虏卫,即今甘肃省靖远县当时属陕西管辖,明朝将领,历任总兵左都督平辽将军。
在原本的历史中,赵率教在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武进士,任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都司,为袁崇焕爱将。宁远之战后,赵率教赴锦州经营关宁锦防线北段,并在宁锦之战中坚守锦州,击退后金的进攻。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初四日,在遵化今属河北与后金贝勒阿济格的大军激战,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围,率教中流矢坠马,力战殉国。
这次是因为他的重生,将原本的历史都改的有点不一样,将那场战争足足提前了一年,朱由检是在上次能够保住满桂的性命之后,想要不让赵率教参加这场战争应该就能够保得住老头的命了便笑道,是不是让赵率教将军跟我一起回去啊我们回去请了圣旨,他就可以连夜赶往山东去调兵老将军德高望重应该能为山东兵抵达滦州城外大营提速
孙承宗怔了怔,没有想到这个小检大人会跟自己要人,这就有些出格了你一个从七品,还安排其我这个一品大员来了啊想了想,倒也没有违反什么章程制度,点点头,可以,赵大人,麻烦你跟着这个小检大人走一趟吧。
赵率教嗡声道,是
崇祯皇帝朱由检对赵率教的印象不错,凡是能够为国战死的人,他都满怀好感
崇祯皇帝朱由检拉了拉赵率教的手,笑道,有这位老大人一起去,孙大人,您就放心吧,我保证在四个时辰之内,就给你请到皇上的圣旨
孙承宗虽然心中是心事重重,但是看见小检大人年轻而充满生气的神情,也有些被感染了,微微的一笑,好,就全凭小检大人劳苦了老夫和三边将士们都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