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之上,雨水轻盈的舞动,大雨洗刷着古老的皇城也在洗刷着百官的心,一朝天子一朝臣,世代交替的臣子,也是极不稳定的因素
崇祯皇帝乘坐着御撵,从御花园回到了自己的上书房,那里还有等待着他召见的卢象昇
卢象昇在崇祯皇帝的记忆中留有深刻印象,不但是明末的名将常胜将军,还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将领能为皇帝,为朝廷赴汤蹈火既能打仗,又听话,这样的将领,在崇祯的印象中,也只有卢象昇
平身。崇祯皇帝并不做作,坐在了御案之前,喝了一口茶,即开始了自己跟自己的第一个需要重用的武将之间的谈话。
卢象昇今日已经见识过了皇帝的能力,对皇上敬畏的五体投地,拘谨的站在十步之外,武将跟文官的最大区别,就是武将会做,却不会说,且脾气急躁者居多,能打仗的武将更是这样,他们可以指挥,可以冲杀,但是要论滔滔大论大都是不如文官的明朝政府衰落也就是衰弱在一帮文官集团的手里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平盛世,文官集团的作用当然大,文人比武将好驾驭,能干的事情也多,但是到了这末世之秋劣势就尤为明显了
朱由检言简意赅的询问了卢象昇对军政的一些看法,谈不上满意,也谈不上不满意,因为卢象昇是他原本就很了解的为人,感觉他没什么变化,值得重用
一个封建王朝的将领,到了卢象昇这样,已经是顶级精英了,要求像后世的那些开国元帅一般,也不现实,古代的军人和现代的军人,到底是有些差距的,武器不同,兵种就不同,兵种不同,战术也就不同,朱由检的改革大计,铺天盖地,但是他却不知道从何做起,不过,手中的近卫军要重新建设,这是首当其冲的他的上一世,就是因为皇帝身边实在是没有能力养活一只强悍的近卫军许多决策在制定的时候,才会显得拙荆见肘。
卢象昇,朕注意你有些日子了,朕现在给你写两道圣旨,一道是任命你为朕的近卫师长朕要将全制改革等下会将军制改革的列表列出来给你,这改革就从近卫军做起你就是我大明国第一师的师长第二道圣旨是,你的第一师从改革京郊的御林军马营开始,马营是三千人的编制,朕要求你发展到一万五千人马,要一个完整的师级编制不得吃空饷朕的军制改革,就是为了杜绝吃空饷的情况,每个班都必须保持满编状态还有,你去将那些功勋后裔们,择优留用,你自己看着办,如果你觉得不行的,不管他是谁的后代都一律清除出军队朕给你当后盾,你不要有顾虑大胆的去做,完成整编之后,以第一师为基础,将国库中的优良武器配备上,然后将御马都拉出去,放在皇宫也没有用处。另外,让人在第一师的营房边上着手建造大明兵工厂主力研发火枪火炮
崇祯皇帝说话的速度很快,想到什么说什么,边说边写,等他说好的时候,两道圣旨也已经一蹴而就亲自端过玉玺,在两道圣旨上面分别盖了两个大印当皇帝就是比当乡长要爽的多他不需要去管格式,也不需要去管文笔,最关键的是将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不让下面产生歧义就可以了
卢象昇跪在皇帝的面前接旨,要不是皇帝今天颁布了圣旨,谁也不许在他面前哭,否则就是欺君之罪,他险些要控制不住,大哭起来虽然还不太清楚师长的意思,但是从皇帝的圣旨,和给他的这个什么军制列表中,他已经可以推算出这个级别相当于御林军总指挥啊他只是一个六品的山海关总兵,这一下子等于上了三品将军级啊在武将中,算是一步登天都不为过
刚刚满三十一岁的卢象昇,怎么会不对皇帝的破格重用而感激涕零
卢象昇忍了半天,也憋了半天,皇上末将保证,一辈子不贪腐不渎职步懈怠誓死保卫我大明天子誓死保卫我大明江山
崇祯皇帝笑着点点头,朕明白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将军事基地建立起来,要形成一个京师的卫城建立兵工厂的事情可以先暂缓,朕告诉你,是要让你心理有所准备,现在可以开始准备能工巧匠和准备地址,进入研发阶段的时候,朕会亲自给你们提供意见的,对那些功勋后代,你不要手软,不合格的,无法的,一个不留,朕的京师铁骑,要比关宁铁骑更加凶猛十倍明白了吗
卢象昇指天发誓皇上放心末将明白其实末将也一直在思虑如何解决吃空饷的问题,如今皇上的这个军制列表一出,末将顿时茅塞顿开以后再要是有军官吃空饷,士兵们自己就能够发现,要是哪个班,或者哪个排缺了人,就是当官的吃空饷末将一定将京师铁骑训练的比关宁铁骑更加的骁勇善战只要皇上让末将带兵打仗就行。
卢象昇的话,很对崇祯皇帝的胃口军制的改革,其实不难又是自己的近卫军,皇帝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这不是在全国范围中改革是在自己的近卫军中先行试点
而且这个时期的大明军队,在火器方面,其实已经领先于整个世界了只是在清朝的时候,中国的火器才开始落后的,因为康熙下令禁止使用火器禁止民间使用金属矿产开发,兴许是怕地方军队中的汉人绿营的实力太强了,会驾驭不了
记住,你这支近卫军,是朕的御林军,直接对朕负责没有皇帝的圣旨,任何人都无权调动你们
卢象昇心中犹如万马奔腾,一种被委以重任的骄傲感觉激荡胸怀,只恨不得立时就为皇帝肝脑涂地才好皇上对末将的信任,末将十辈子也报答不了
朱由检笑了笑,去办差吧,朕是一个爱看结果的人。对了,经费直接由大内拨发,现在兵部也没有银子,而且,下一步,朕要开始将兵部户部,重新改编了你让王承恩从皇宫内帑给你拿十万两银子出来。
征兵其实也不难,这个年头,只要有地方吃饭,那人是哗哗的来啊朱由检相信只要有银子,一只一万五千人的京畿卫戍部队,马上回产生只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还需要通过不断的打仗去提升
第二天,弹劾卢象昇的奏折,就像是雪片一般的飞入皇宫就差没有将皇帝的御案给压垮不是说卢象昇擅自裁撤功勋后代,就是说卢象昇以前当官的时候,有哪些哪些劣迹
朱由检清楚,这都是冲着自己来的,大臣无法弹劾皇帝,弹劾卢象昇还是可以的怎么以前不说人家的劣迹等朕这边刚刚一提拔,劣迹全出来了不忠不孝,吃饭不给钱,迟到早退,违反规定,收贿受贿,应有尽有
统统烧掉朱由检忙乎了整晚,将登基半年多的奏折大致的看了一遍,对于现在的政务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黎明前从御案上抬起头来,正是脾气大的时候呢
王承恩吓了一跳,圣上,万万使不得啊,哪里有皇帝烧掉大臣的奏折的呢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扭动了一下脖子,晃了晃腰部,做个简单的热身运动,烧掉,朕的话,就是圣旨,从古至今的皇帝朕就是要跟从古至今的皇帝都不一样
王承恩擦了擦汗,才大冷天的早上,就已经被这个小皇帝给弄得满头大汗了
是赶紧都搬出去烧了。
崇祯皇帝不耐烦道,王承恩,以后朕说话,你们照做就是,要不然,你就言简意赅的给出你的理由,不要每件事情都让朕飞一边口水。
王承恩拱手道,那好,皇上您要是这样对待臣下的奏折,臣下就会认为皇帝是在轻视臣下的上书,长此以往,不是没有人给皇帝进言天下岂不要大乱了吗
王承恩大致摸到了崇祯皇帝现在的脾气,大着胆子回话。
崇祯皇帝笑了笑,又坐了下来,朕不解释,朕自有道理。
王承恩被皇帝堵得是哑口无言,苦笑了一下,这幸好也就是在大内,现在又更换了一批宫女太监,不然大臣们要是抓住皇帝烧奏折的事情,够皇帝吃一壶的
崇祯皇帝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接着看大内的密奏大臣们上奏折,可以明奏,那样走的是正规渠道,当然也可以密奏,这是封建帝王为了加强统治,加强百官们之间互相监督而采取的一种方式。
崇祯皇帝看奏折的速度很快,马上发现了那份弹劾崔呈秀的奏折大惊失色的站了起来不好马上派人去崔呈秀家里查看
王承恩不知道什么事情,但是皇上有旨,马上出去领着一彪御林军,往崔呈秀家里而去
王承恩才刚走,朱由检将拳头砸在了桌子上,自己怎么没有想到预先防范呢魏忠贤这招以退为进,不可谓不高明他其实已经是自己砧板上的鱼肉了自己要铲除魏忠贤很容易,但是要拿下他手中掌握的财富和人脉顺利的完成权力交接,却不容易如果让许多基层的阉党集团留下,就给日后的复兴道路,产生了巨大的隐患啊
朱由检的自言自语没有人听见,魏忠贤躺在床上,却似乎听见了
厂公,都办妥了徐应元缩着脑袋,跪在魏忠贤的床边。
魏忠贤阴测测的看了徐应元一眼,徐公公,听说你被皇帝任命为宫里的总管大太监了恭喜你啊
徐应元一惊,厂公,奴才无论飞的再高,那绳子,还不都握在您老的手里吗奴才就像是风筝,无论如何也飞不出厂公的手心啊
魏忠贤闭上了眼睛,知道就最好都做干净了吗在崔呈秀家里,把他家的书信名录什么的,都烧干净了吗
徐应元沉声答道,厂公放心,都烧干净了,银子是一点都没有动大内的人如果去查验,顶多是认为徐应元畏罪自杀绝对不会起疑心的
魏忠贤摇摇头,起不起疑心,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告诉皇帝,我们不是要跟皇帝斗,把崔呈秀杀了,就是让皇帝知道咱家的忠心一片啊把崔呈秀的银子留给皇上,就是要让皇上知道咱家的臣服之意啊
王承恩回来跟崇祯皇帝禀报皇上,老奴赶到的时候,那崔呈秀都死透了是被人灌了毒酒家里的财物全部原封未动他的家人说,半夜来了一伙蒙面人,走的时候就发现崔呈秀死了,所有的书信都被付诸一炬:
这个结果并没有让朱由检感到意外,他点点头,这次比上一次处理的时候,唯一多了一点好处就是,崔呈秀的银子,应该归自己了他的财产全部没收,冲入内帑他的家人中,成年人逮捕询问,未成年人,一律在询问过后,暂时控制在家就可以了,等结案的时候,再恢复自由。
王承恩惊讶于皇帝的仁慈,皇上,不杀九族,至少也要将崔呈秀的后代斩草除根啊否则后患无穷,那些孩子长大了,还不嫉恨皇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