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的旨意很快便发了下去,并没有在群臣中受到什么阻碍,或是遇到什么反对的声浪。

朱由楫给万历的建议早就想到了这一点,若是朝廷直接以袛报来刊载一些个小说的话,这绝对会引起朝中许多因循守旧的大臣们所不满的。但若是在不改动袛报的情况下,直接来个借鸡下蛋,就不用担心这些了。袛报依旧是只针对大明的文武官员,只是记录刊发朝廷的公文和一些写的比较好的奏章。

毕竟官员们的地位和利益看起来并没有受到丝毫的挑战的损失,皇帝愿意刊印一些小说话本他们也管不着不是,况且以万历的脾气和性格,他们这些人给万历上了书页没用。

所以很顺利的得到了执行。

朱由楫与万历的一番谈话结束,朱由楫随意的又在名为大明江山的这张棋盘上落下了一子。

这一子落下之后,算是给大明的驿站邮递员儿们发了一波福利保障,明末的那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闯王不就是大明下岗的驿站邮递员嘛。同时也是为了今后可以方便自己掌控舆论做了准备和铺垫。

朱由楫从御书房出来后,带着几分愉悦的心情又去了一趟兵杖局。

因为前些时日,朱由楫得到消息兵杖局的消息,陌刀的生产成本已经有了显著下降,到目前为止已经打造出了有近70柄合格的陌刀。

朱由楫在兵杖局转悠了一圈,见了一面从一开始便负责陌刀复原制造的谭茂、许三宽、铁大勇三位大匠,对三人的工作成果表示了认可,让他们继续研究一下,如何能够再将陌刀的生产成本降低一些,现在的成本虽然从最开始刚复原出来时近120两白银的造价,降低到了100两以内,但是这个成本的造价依旧还是太高了,这样豪华的兵器也就盛唐时期的国力可以玩儿转,真要是想大规模的生产和装备部队的话,以大明如今的国库岁入,根本就是不现实的,即便是放在大明全盛时期的永乐和仁、宣三朝,大明的财政依旧难以长时间的支撑军队进行比较大规模的装备和作战。

按照他的的想法,若是能够将成本给压缩控制在5-60两银子左右,他估计经过商税针对后大大明岁入,加上皇家香皂工坊每年带来的收益,大规模的装备部队依旧不现实,但是至少武装出一支两三万人的陌刀军还是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目前的陌刀依旧还是没有办法做到有效的规模化量产,陌刀军想要真正的成军,形成战斗力依旧还为时尚早。

以兵仗局目前对陌刀的制造速度和成本,便连已经组建好了的陌刀营500人都无法做到人手一柄,对此他也无可奈何,毕竟术业有专攻,他能够记得陌刀的复原图纸什么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兵仗局的顶级大匠们能够根据他提供的图纸将陌刀复原出来就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剩下他也插不上手,只能将事情交给兵仗局继续想办法解决,自己等消息就行了。

回去之后,第

二日,朱由楫便让曹化淳传了他的命令给程豹和牛大壮二人,叫他们带了一对人跟着曹化淳,从兵杖局将那已经锻造出来的70柄合格陌刀用马车运去了军营。而后,两人开始领着陌刀营的500将士分批次的运用这70柄陌刀先进行训练。

既然一时半会儿500人的陌刀无法准备齐,那边先暂时利用手中有限的陌刀,一边进行适应性的训练,一边等着下一批合格的陌刀锻造出来就再进行换装吧。

想当年,后世的PLA在部队换装方面,以为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条件限制,也差不多是这般过来的。

反正这500人的陌刀营也暂时不需要他们上战场的,朱由楫表示还是可以等得起的,就当是养兵千日了。

也确实是养兵千日了,因为如今的大明内外都比较平静,这段时间他也没有听说哪里来了有人造反的奏报,就连属于战区的辽东也没有爆发什么大的战事,除了边军小股的精锐与建奴互相之间有些摩擦性的战斗以外,辽东的明军忙着筑堡建城,也不见努尔哈赤有什么军事行动,倒是熊廷弼依旧会有事没事的外出巡视一番。

明军与建奴就这麽在辽东对峙着,天气已经渐渐回暖,辽东大地上似乎难得的有了一阵短暂的宁静,并没有爆发大战的迹象。不过这都是暂时的表面上的宁静罢了,不论是对于大明朝廷,还是对于建奴而言,双方斗不过是在为接下来的大战积蓄力量罢了。

大明在辽东的军队需要修复萨尔浒大败的伤口,重新构筑好辽东的军事防线,建奴也需要完全消化掉萨尔浒之战以及去岁八月灭掉海西叶赫部后,所得的巨大收获。

“殿下,”曹化淳从外面入内,对正在逗着墨狼的朱由楫禀告到,“徐光启在王府外求见。”

“徐先生来了?”朱由楫闻言放开墨狼,让它自己一边儿玩去,随即对曹化淳到:“快去将徐先生请到书房吧。”

在书房内见到徐光启,朱由楫有些不解的问徐光启,他不是在负责培训户部的几名主事,准备在四川和山东各挑选一处州府试验推广红薯的种植吗?难道是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自己帮忙的?

徐光启行礼过后,笑着道:“殿下,老臣并非是为朝廷在山东和四川试验推广红薯一事而来,而是另有他事。”

“嗯?”朱由楫有些不解。

“殿下,臣收到一封从濠镜澳来的书信,”徐光启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说到,“殿下您也知道,老臣早年称受洗信奉泰上帝,认识几个泰西来的耶稣会士,这些会士当中臣也有几个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想请老臣替他们说说话,再次准许他们入我大明传教。”

朱由楫没有说话,只是听着,心里确实在一瞬间就想到了澳门、葡萄牙和传教士三个词。徐光启今天不提这茬,他都快要把盘踞在濠镜澳的这帮葡萄牙人和耶稣会的传教士给忘了。

徐先生,孤若是没有记错的话,这些泰西来的传教士可是皇爷爷亲自下旨驱逐的,就因为他们曾经不准许教民们祭拜祖宗,拜祀孔子或是其他神佛。”朱由楫皱眉,从徐光启手中接过书信说到。

徐光启微微叹了口气,“确实有这原因,正因如此,老臣不敢擅自做主,心知殿下您对泰西之学并不排斥,所以特意前来与殿下商议一二。”

朱由楫在徐光启说话的同时,已经展开了信件,快速的看了几眼,让他感到有些以外的是这封信竟然不是用的拉丁文书写而是用的汉语,或许是因为汉语用的还不太熟悉,所以字看起来有些别扭,不过到并不影响他的信中的内容也很简单,只是在开头以上帝这位主的名义向徐光启表示了问好,然后告诉他说他们这次从罗马返回大明,带来了7000余部欧洲的图书等物品,同行的还有数名会士同僚,他们想要向大明翻译介绍这些书籍,希望得到徐光启的帮助,同时也希望徐光启能够帮他们说说话,希望大明朝廷可以再次允许他们入大明进行传教活动。

落款人金尼阁。

放下书信,朱由楫在心里面思索开了。金尼阁,这位可是最早的一批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之一,不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嘛?说实话,他对于这些人来大明传教不传教的并不感兴趣,他是绝对的宗教信仰自由者,他更看重的是金尼阁从欧洲带来的那7000余部科学书籍。

想到这里,他道:“徐先生,我大明与泰西诸国的学问各有优劣,学者之间互相交流、印证彼此的学问,本王以为是非常好的;只是传教嘛......”

朱由楫想了想,才有继续说到:“我大明已经有了道教、佛教以及回回教,除了道教是我大明本土宗教以外,佛教和回回都是从异域传入,到如今除了回回教还有些格格不入以外,佛教已经非常成功的融入了我大明的礼仪和文化之中。

敬天法祖,乃是我华夏自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以来,可以说是我华夏文化的根脉所在,我大明百姓可以不拜神佛、不拜孔孟,但是绝对不能不拜祖宗炎黄,若是天主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不干涉我大明受洗的教民祭祀先祖,叩拜三清孔孟,尊重我大明的礼仪文化,朝廷允许他们在大明传教到也不是不可以。”

“殿下心胸、见识非常人所能及也,”徐光启感服的说到,“殿下此言,老臣以为甚为有理。”

“徐先生就不必夸奖孤了,”朱由楫笑道:“这样吧,徐先生您可以去信邀请他们先行入京来,孤回头自会向皇爷爷请一道旨意,暂时准许这些泰西传教士们入境行走,至于是否允许他们传教,等孤见过这些人之后再说不迟。”

“臣替他们先行谢过殿下。”徐光启听后高兴的道。

“先生不必如此,”朱由楫很直白的告诉徐光启说到,“孤也只是看重了他们带来的那7000余部书籍,还有他们所掌握的一些天文历法、航海与铸造火炮的知识罢了。”

章节目录

推荐阅读
相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