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养性觉得这条消息或许是他们潜入明国京师以来探听到的最重要的消息,远比杀几个明国的读书人要来的更加重要,所以当即亲笔写下了一封密信,将手中的《袛报增刊》一并送回辽东。为了显示对这份情报的重视,三人计议过后,决定由李永芳亲自带着返回辽东去,交给努尔哈赤,至于佟养性与杜度二人则是继续留在明国的京师当中。

御书房内,朱由楫与万历谈话的同时,他与万历并不知道佟养性因为李永芳的几乎话,心里面竟然以为朝廷要编练少年新军这事情,在将来可以作为他们用来挑起大明内乱的机会。

万历与朱由楫这对爷孙在乾清宫内很轻松的数句话间,就针对文官们的的反应拿出了应对方案。万历还有些好奇的询问了一番他要打算怎么挑选军户与农户子弟,还有要如何训练这些人,尤其是那些武勋子弟。

万历虽然不关注大明如今的武勋们,但是对于武将和勋贵们家里的那些子弟们是什么样子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许多人都说将门虎子,但是有时候将门同样也会出一些真正的犬子的。

对此朱由楫同样是早有准备,而且还早就已经将训练计划给写好了。所以他大致的万历讲了一些自己的计划,万历听后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虽然在他说的话里面有不少词儿万历都听不大懂。

当日,在朱由楫离开皇宫后不久,万历便依照朱由楫所言的又发了一道圣旨出去。

事实上也确如朱由楫所料定的一样,当听说万历有意扩大少年新军的选拔范围,在京师的文官们也可以将自家13、4岁的孩子送入少年新军营,原本还积极反对的声音瞬间小了下去。

他们可舍不得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什么劳什子少年新军,就算是兰陵王亲自训练的也不行。

开玩笑,他们这些人可都是读圣贤书的名教子弟,自家的子弟要走仕途,自然也应该是走科举、考八股这一途,怎么可以和一帮武夫和泥腿子的子弟为伍,去做什么少年新军?少年新军的名头倒是听着好听,可还不是一群丘八。

只有走科举正道,东华门唱名出来的方是好男儿!

虽然大明的许多文官们其实都还是非常渴望军功的,更有不少人都喜欢研究、谈论兵事,但是那叫投笔从戎,以文御武!在许多文官的心里面最理想的就是将大明恢复到前宋时期那种真正的以文御武,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虽然经过了好几代文官前辈们的不断努力,已经让大明朝的勋贵们在朝堂之上没有了什么太多的存在感,离着他们的理想还依然有着不小的距离。

别看朝堂之上文官们党争不断,但是对于维护整体的文官地位,在针对武将和勋贵这块儿的立场上,态度基本上还是比较统一的。

既然少年新军营这事儿没法反对了,那就争一争哪个所谓的少年新军文化教导的名额吧。

这也算是一块不小的肥肉了。

于是前几日还声势挺大的反对声浪,转眼间就变得弱小了,各党文官们又开始了互相算计,都盯上了少年新军那所谓文化教导的位置。

熟不知,这不过就是朱由楫抛出来的几根肉骨头罢了,真正的教导任命权始终还是捏在他的手里,要如何任命全凭自己的心意。

为此,朱由楫还特意向万历要了十道空白的圣旨,上面只是盖好了万历的印玺,朱由楫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心意想在上面写什么就在上面些什么,只不过这种圣旨到底也只能算作中旨。

万历也没有多问他要这麽多空白圣旨干什么,不过再将这些圣旨交给他的时候,万历还是仔细的对他叮嘱了一番,让他谨慎使用,不得在上面胡乱写一些命令。

对此朱由楫自然是拍着胸脯给万历保证,自己一定谨慎小心,绝对不会胡乱使用的,请皇爷爷放心啥的。

圣旨这种东西,能够随便乱写、乱发,拿来浪费吗?

回到十王府之后,朱由楫宝贝一样的看着眼前这十道已经盖上印玺的空白圣旨,这可都是好东西啊!任命少年新军的教导根本就用不了这十道圣旨,对于任命谁做少年新军的教导,这在他的心里面也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

自己的老师孙承宗就是最好的人选。然后便是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

孙承宗自不必多说,被后世誉为明末最后的战略人才;杨嗣昌、洪承畴与孙传庭三人都是经过一系列战事检验过的将帅之才,不趁着这个机会将他们收到自己麾下岂不是太浪费了。

尤其是杨嗣昌与孙传庭,这两位绝对是可以放心大胆的好生培养的。两人对大明朝的忠心那是毋庸置疑的,二人的能力自然也是没得说的,虽然最后在历史上的结局都是因为作战失利而自尽,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朝廷和他那位五弟身上。

至于洪承畴,虽然在历史上后来剃发投降了螨清,利用自身对大明士绅、官僚阶级的了解,帮着螨清迅速的占领统一了江南地区,并镇压了各地的反抗运动,残害了不少仁人志士,但是有一点无可否认,那就是此人在兵败降清以前,那是真的为了大明江山尽心尽力的在镇压各地的起义和叛乱,取得了不小的战绩,而且后来和螨清作战战败也不能怪在他的头上。对于洪承畴此人可以用,不过朱由楫却也在心里面的地位上对此人打了一个折扣,因为这人能力没得说,就是这民族气节这一块实在不咋地。

三人在镇压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叛乱的时候,都曾经一度差点儿就将李自成、张献忠给彻底剿灭了,只可惜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竟全功。

这三人都是大明历史上难得的帅才,而且恰好还都是文官。不过以朱由楫通过对历史上三人的评价和能力来看,他认为杨嗣昌无疑是更具被有战略眼光的,至少可以算的上半个战略人才。

说实话,朱由楫对于大明朝的文官也并不是很讨厌,只是出于目前的身份利益,还有凭借记忆中的历史记忆,而且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不

得不在某些时候和文官们为敌。

至少文官集团也不全都是一无是处,还是有些忠正能臣的,虽然这在文官集团庞大的基数上任旧只是一小部分。

只能说,文官这个集团真的是良莠不齐,好坏混掺,这就是一个矛盾的利益集合体。

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和两宋时期、以及后来螨清时期的文官集团还是有所差别的,两宋的文官和皇帝虽然是君臣,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趋近于和皇帝属于合作型的君臣关系;大明的文官集团在国朝初期完全就是被太祖、成祖绝对压制,到了仁宗、宣宗时候开始抬头,经过土木堡之后开始做大做强,然后制约的皇权,搞得大明的皇帝没脾气;到了螨清时期,文官集团就完全变成了一群可怜奴才,对皇权起不到丝毫的制约作用了。在唐、宋以及大明朝的时候,文官大臣们在多数时候是可以直接喷皇帝的,但是到了螨清时期,文官集团屁都不敢放一个。

唐宋时期,文官可以把口水都喷到皇帝的脸上,将皇帝的袖子都撕扯拦了都没啥事儿;大明的文官喷皇帝,大多数时候也就是被拖了裤子打屁股,也不会直接拖出去砍了;但是换到满清时期试一试,直接就给你拖下去咔嚓了。

朱由楫深知不管什么权利,还是应该要有所制约的好,没有了制约的绝对权利,只会造就绝对的腐败。

文官集团还是不能一棒子给打死了,况且自己的麾下将来也是少不了文官集团的人效力的。

让孙承宗做少年新军的教导,这事找个机会随意与他说一声就行了,不必专门写一道任命,孙承宗本就是自己老师,学生请老师帮忙完全没有问题;倒是杨嗣昌、洪承畴与孙传庭三人有别的官职在身,而且孙传庭此刻应该已经在河南永城知县的任上,这三人要调动还是需要用到圣旨。

取出三道空白圣旨写下了对三人的调动和任命后,想了想,又取出了了四道空白圣旨,其中三道上写下了对姜曰广、陈子壮还有马士英三人的凋令,想着干脆趁这个机会把姜曰广、陈子壮还有马士英这三人也一并调到自己的麾下做个王府属官先;至于另外一道空白圣旨上面则是写下了他对于阮大铖、凌濛初和冯梦龙三人的任命,他准备任命他们三人以后做自己的专职宣传人员,正好三人可以在自己的军队中负责对士兵们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工作,以后也可以对敌人进行舆论战争。

在陈清越的目光下写完七道空白的圣旨,放下手中用翡翠作笔杆的小狼毫,轻轻吹干上面的墨迹,然后才叫来曹化淳,将写了调令和任命的七道圣旨交给了他,让他去传旨。

至于剩下的三道空白圣旨,朱由楫直接交给了陈清越帮他仔细收着,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用的上,或许还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说不定。

章节目录

推荐阅读
相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