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尼阁将目光转向坐在传教士人群中的汤若望,朱由楫和徐光启、毕懋康等人也都随之将目光放在了汤若望身上。

汤若望原名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名字很复杂,外国人嘛,名字起得有些复杂可以理解。

汤若望这名字是他到了大明之后,学的前辈利玛窦、金尼阁等人,为了更好的传教,更好的获得大明官员、读书人和百姓们的接受,根据华夏文化习俗特意起的汉名。

而且这汉名起的还比较有内涵,他是把的德文姓名“亚当”改为发音相近的“汤”,“约翰”改为“若望”,表字“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

汤若望1591年出生在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年刚好29岁还没有到30,正值盛年,所以此时的倘若望还很年轻,若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的话,还是典型的西方帅哥,可以迷倒东西方一大堆女性的那种。

自从到了华夏之后,汤若望便开始潜心研习华夏爱的语言文化和一些华夏的经史和伦理,入乡随俗,脱下了天主教神甫的僧袍,穿上了华夏官员、读书人穿的儒服。

今日的汤若望穿的是一套湖蓝色的宽松儒服,如果不去在意他的肤色和容貌,不去考虑他出身和来历,只看他色衣着装扮和说话做事的一些礼节,完全看不出他并非是出身大明,而是从泰西而来的耶稣会士,除了说话的时候口音实在是有些怪异以外,近乎和大明本土的读书人没什么两样。

见金尼阁将话题牵扯到了自己身上来,朱由楫这位年近13岁的少年王爷,和徐光启、李之藻、宋应星、茅元仪、王徵、毕懋康、孙元化也都跟着将目光集中到自己身上,汤若望缓缓放下自己手里的茶杯,缓缓起身,在众人万分期待的目光中给出了答案。

“尊贵的殿下,我在欧洲的时候有研究过燧发枪的实物,所以确实会制造燧发枪的。”

朱由楫听罢,含笑点头。

果然和自己料想的一样,汤若望绝对是会制造燧发枪的,虽然他以前阅读的那些史料当中并没有汤若望在大明朝,帮助朝廷制造燧发枪的任何记载。

毕懋康此刻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心里面对燧发枪的探究兴趣,大明朝从前宋开始倒如今军中说流行的那些火器已经无法满足他的研究要求了,他渴求着能够有机会见到一支真正的燧发枪实物,最好是能够经过他的手亲自制造出来一把,所以即刻又追问着道,“不知,道未兄可能将这燧发枪的构造画出来,容我等一观?”

这个时代可还没有什麽科学有没有国界、科学家有没有国界之类的争议,以向东方传播主的的福音为主要目的和职业的传教士们,更没有什么所谓的科技泄密、军事技术泄密的概念出来,因为此时的欧洲自己都还没有闹明白他们信奉的上帝和科学到底是啥关系呢?

而且他们本身是传教士的同时,有不少人还兼职着什么哲学家、语言学家、航海学家、地理学家,或者是什么植物学家、冒险家、火器专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为了传教,不少传教士们也是很会懂

得变通和采取一些策略的,比如利玛窦、金尼阁,包括汤若望本人在内也是一样,会利用他们所学的神学以外的其他知识作为敲门砖,先引起大明那些比较开明的官员、读书人的兴趣,打好关系。

而且,现阶段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本身在欧洲也都还没有得到非常有效的证明,还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神权的束缚和制约,更没有得到整个欧洲上层和人民的重视,传播和普及程度同样很低,真谈不上什么担心这些技术被别人学了去会怎么怎么样?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燧发枪在欧洲各国的军队当中,装备的真心不多。

现在,大明朝既然有人对燧发枪这麽感兴趣,想要研究怎么制造,别说只是画一张燧发枪和构造图纸出来,就算是亲自指导他们制造出一把来都没什么问题。

不论是早就已经受洗入教了的徐光启、李之藻,还是因为受到徐光启等人影响早已接触过传教士和天主教的王徵、孙元化、宋应星,亦或者是茅元仪、毕懋康,在他们的眼中那都是大明朝难得开明官员和读书人。

尤其是,还有朱由楫这位并不反感天主教的少年王爷,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火枪和火炮的浓厚兴趣,为了能够获得在大明京师的居留权,他们早已答应了朱由楫的条件,汤若望必须帮着他研究、制造火器。

所以汤若望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为难和犹豫,很痛快的点头表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朱由楫见状,当即大喜,立刻命人撤去了大家面前桌几上所有的东西,笔墨纸砚和制图的一些工具什么的倒也不必命人专程去准备,因为汤若望他们居住在此处,本身就有。

不消片刻功夫,汤若望便取来了这些工具,然后当着大家的面,绘制起了燧发枪的构造图。

在汤若望绘图的过程中,所有人都没有出声说话,以免打扰到他专心制图。

当汤若望放下手中笔,将头从桌案上抬起的时候,茅元仪、王徵、毕懋康和宋应星、孙元化五人瞬间便忍不住围了上去。

只有李之藻和徐光启表现的很淡定,并没有跟着一起在第一时间拥上去,同样表现额很淡定的还有朱由楫,他从始至终就一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移动过。

因为,他曾经见过不止一副税法枪的构造图,就连一些比起燧发枪先进了不知道多少个级别的枪支构造图他都见过。

茅元仪、王徵、毕懋康和宋应星、孙元化,看着汤若望绘制出来的燧发枪构造图纸,以及备注在边上的一些解释,忍不住啧啧称赞。

汤若望绘制的燧发枪构造图并并非是只有一张,而是三张。基弗斯发明的最早的燧发枪1.0版本,西班牙人发明的燧发枪2.0版本,法国人改进的燧发枪3.0版本,汤若望都将它们的结构详细的画了出来。

片刻后, 茅元仪、王徵、毕懋康和宋应星、孙元化五人反应过来,此地的主人,三皇子兼兰陵郡王朱由楫还坐在一边没有动过,这应该第一时间交给王爷先过目的啊,顿时有些许的尴尬的将图纸拿到了朱由面前,交给他过目。

朱由楫并没有因此生气,只是从容的接过图纸大致的看了几眼,和他以前在网上看到的燧发枪构造图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汤若望绘制的很仔细,每一个构造细节也做了在边上备注了详细的解释。

朱由楫将之放在自己面前的桌案上,满意的点头道:“辛苦神甫了,燧发枪果然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有此图纸,大明的工匠完全有能力可以将之仿制出来,若是打量装备开来,大明朝廷的军队将来在对付建奴和蒙古骑兵的时候可就又多了些制胜的手段了。”

汤若望绘制的这三份图纸其实也不过只是燧发枪最早的3个版本而已,说实话朱由楫内心当中其实不大看的上的, 此时的燧发枪还依旧属于前装滑膛枪的范畴而他脑子里面还有着燧发枪发展中的4.0、5.0和6.0,乃至7.0.....版本的构造图纸,重要的是其中还有着带膛线、后装的燧发枪。

朱由楫倒是想要拿出来,不过想到此时不论是大明还是欧洲,想要在枪管中钻出膛线来难度不小,所以也就将这想法给暂时的放下了。

不着急,先慢慢来。

眼前的这三个最早版本的燧发枪,先让毕懋康、徐光启他们这些研究一下,让大明朝的工匠们学着制造练练手先,况且大明朝上百万的军队一时半会儿想要全部用上燧发枪也是不现实的,生产成本和制造速度什么的也还需要看实际情况呢。

而且,武器还要讲究一个更新迭代不是?

等什么时候觉得时机差不多了,自己再抛出一些相关的想法出来引导一下他们,让他们继续想办法对燧发枪进行升级改造就是了。

最好是能够让王徵研究设计出一款可行的机床什么的出来那就更好了,如今在大明朝最顶尖的一批的科研人员都已经被自己召集到了麾下,朱由楫相信以他们的智慧,加上自己正确的引导,总是有几率成功的。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朱由楫可能要做好往里面砸无数银子的心里准备,而且肯定不会是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成效的。

这些想法只是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逝,很快被他记在心里,高兴的宣布到,“孤决定就在此处成立一支军事科技研发小组,毕孟侯为组长,茅止生和初阳师兄为副组长,汤若望神甫为特别顾问,孤随后会向兵仗局要一百名工匠过来跟随你们参与此事,希望你们可以尽快让孤见到成果。”

“至于老师,和振之先生、良甫先生,还有长庚师兄,孤另有他用,暂时到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安排,”朱由楫将目光在四人和汤若望以外的其他神甫身上扫视了一眼,“对了,还有诸位神甫,孤也希望你们在平常无事的时候也可以参与一些的。”

众人没有说话,只是对朱由楫微微躬身,表示答应。

朱由楫颔首,手指在桌案上敲击了几下,想了想,决定还是要先给这些传教士们一个甜枣先,遂又对汤若望和金尼阁等一众神甫道,“耶稣会士为朝廷献上军国利器有功,孤会亲自为你们向朝廷请功,并且命工匠在南苑修建一座教堂,姑爷准许你们可以对此处的海户和周边几个村子的百姓传教。”

章节目录

推荐阅读
相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