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大型机弩,天哪,这么大,操作起码需要十几人吧……”古代攻城、收城利器,也在这里出现了。

“不过,我该选什么呢?我又不用兵器……”

暮然,郑三元眼睛一亮。

只见一个角落里静静的躺着一长达四米的长兵器,前端似短剑,有七十公分左右,短剑尾处有留情结,杆身黑漆漆的,黝黑如墨,可能是沾染了灰尘的缘故,看不出一点亮泽,杆尾红铜纂。

郑三元自然不是没有什么见识的人,十八般兵器那还是识得的。这不是“马槊”么?

丈八长矛谓之槊。

槊杆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也就是四米,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

既然在古代的武将家族,一把好的槊,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荥阳郑氏,纵横华夏几个朝代,族中武将辈出,兵器库中拥有这么好品质的槊也是正常。

郑三元看着欢喜,反正自己力气大,拿这马槊挥舞起来正合适,就是不知道这马槊的用材如何?

郑三元将马槊入手,马槊入手极沉,一般的马槊,三四十斤左右中,而这把马槊,入手感觉有几百斤重。

郑三元挥舞了几下,极其不适应。

“奇怪,怎么会这么重?一般古代大将军,天生神力,膂力惊人的,也仅仅挥舞八九十斤的大刀、马槊”。郑三元虽然惊疑,但还是将马槊牢牢握在手里。

一直以来,郑三元走的都是刚猛一道,力量极大,像剑、刀什么的,郑三元入手都感觉轻了,这马槊虽然现在用不了,但是将来自己力气大了,却是一把趁手的兵器,不过,将来用不用兵器,郑三元还没有考虑好,一直以来,紫阳真人也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只是叫郑三元修炼好长青功,练好拳法阴阳,开碑手,金刚拳。

郑静柳看到郑三元拿了这么把兵器,特别是看到郑三元抗在肩上吃力的样子,满脸古怪。

郑三元不疑有他,说道:“怎么了,这马槊还可以么”?

郑静柳苦笑不得的说道:“可以是可以,不过,这马槊可是有一千八百斤重,恐怕你要能用上它,还要花不少精力吧”?郑静柳心里则在想,郑氏武门也不乏大力气者,可谁也没有选这马槊。

“什么?一千把百斤?怎么会这么重,难怪我背着都觉得累了”。郑三元吓住了,他之前以为这马槊最多几百斤呢?可是,这短短丈八马槊,怎么会这么重,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不成?之前自己在兵器库,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得应该还是以传统工艺做出来的,这硬木,到底选择的是什么东西?又有哪个兵器大家能锻制的出来。

“马槊,虽然可远攻,也可以近战,攻守兼备,不像长矛,远攻为主。马槊一般都是征战沙场用的,并且马上作战。现在这个社会,修炼马槊的,几乎绝迹,而且也没有人骑马用槊,就算有,也没有这样的马能够搭载一千八百斤的马槊,除非乌骓、赤兔那样的名马,现在,几乎绝迹了。三元,你是不是换一个兵器”?郑静柳一口气说了很多,而且给了郑三元再次选择武器的机会。一般人,郑静柳可没这么好的耐心说教。

“不了,就选这个……”郑三元皱着眉头说道,虽然,他也知道选这马槊好像有点问题,但冥冥中,就是感觉喜欢,而且郑三元觉得,这马槊的用材很有问题,他要好好研究研究。

“好吧,那我们去武阁,你可以选择两门武术功法”。郑静柳说道,语气中不再有其他,既然你要选,那就选吧。

武阁,照样建造在山洞中,山洞干燥,适合保存书籍。

武阁藏书颇丰,郑三元看了看,发现武阁内不仅仅是武术、心法,包罗万象,像奇门遁甲、星象医学等,无所不包,有几本医书,郑三元看着心动,更有一本,记载着几个丹方,可以淬炼肉身。郑三元想起每个月可以领益气丹两颗,补气丹一颗,如果拥有这本医书的话,那么自己岂不是可以熬制丹药了。

益气丹,是增长修为的,可以加速内气的产生,补气丹,则是快速回复内气的丹药。

这本医书,厚达几百页,而自己进来挑选功法,最多两个小时时间,虽然郑三元记忆惊人,可也没到过目不忘的地步,是以郑三元决定,带这本《青木经》医书出去。

既然第一本选择的是医书,那么第二本,则必须选择马槊的武术了。

关于马槊运用的武术,并不是很多,仅仅十余本,郑三元一本一本仔细翻看,最后,眼睛一亮,是一本叫《槊说》的书,由深入浅的讲述马槊的运用,马槊的技法,主要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这本槊说,有七十二基本招式,最后,更是有三个大招,这三个大招,居然是叫人怎么样用最多内气释放施法。

“这……”?郑三元震惊了,原来,这内气还可以这么运用,郑三元受益匪浅,一直以来,他以为内力仅仅可以少量输出进行力量加成,如果按照槊说里面,完全可以一次性输出一半多的内气,那么,自己的力量,可以再度爆发巅峰时刻的百分之几百。大杀招啊。

郑三元毫不犹豫,选择了槊说。

看到郑三元选择的两门武术,郑静柳再一次无语了。

这得是多么的不靠谱啊,一本槊说还算说得过去,这青木经,可是医书啊,莫非这孩子,想改行当医生不成。郑静柳哪里知道,郑三元某种意义来说,还真的是个医生——中医郎中。

既然一切都选好了,郑静柳也不再和郑三元废话,礼貌的请郑三元和其余人参加第二天入门仪式。

仪式非常古老,郑氏武门弟子,三跪九叩,不过郑三元知道,这跪拜的都是自己老祖宗,倒是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

仪式成了,那么,郑三元正式成为武门一份子了。

当天,郑三元就告别了云台山,踏上返回乌县的路程。

一路上,郑三元为了一千八百斤的马槊也是吃足了苦头,一般的轿车、越野车根本不能运载,想要坐火车回去吧,这么重的东西,放在火车上也是一*烦,最后,还是找了个货车,将马槊放在货车后面,这么宝贝的东西郑三元可不敢让别人押运,必须自己全程跟踪,于是郑三元坐着货车风尘仆仆的赶回乌县。

“那小子选了什么兵器”?在一个山峰的亭子里,郑铮行一边喝茶一边问道。

郑静柳非常奇怪,自己这个老祖宗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关注到郑三元的。

郑氏辈分,孔木铮荣,明静安神,郑静柳的静字辈和郑铮行的铮字辈,相差了三代,按道理,郑静柳要叫郑铮行曾爷爷。

平常时候,郑铮行就是天,郑静柳在家族中需要仰望的存在。

“回老祖宗的话,郑三元选择了那重达一千八百斤的马槊”。郑静柳不敢怠慢,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那他选了什么武术”?郑铮行微微愣了下,继续问道。

“青木经和槊说……”郑静柳说道。

郑铮行挥了挥手,郑静柳不敢再说什么,安静的退了下去。

郑静柳不敢多问什么,但是,他知道,郑三元是要发达了,郑铮行,郑氏武门内的老祖宗,这也坚定了郑静柳要多多关注并且站队在郑三元这边的决心。

郑铮行却在想,破天槊,自从问世以来,自己祖辈以来,仅仅老祖宗郑玄一人用过,而且那本槊说,也是老祖宗所书,现如今,两样东西都为郑三元所得,莫非,这是天意不成。

郑玄,东汉人。世人只知道郑玄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东汉最伟大的经学大师,但是,他们不知道郑玄同样是一位武术大家,一身神奇武术,东汉无人能挡。就是他,造就了郑氏门阀自春秋庄公以来第二个鼎盛巅峰。

破天槊,就是郑玄所做,所用材料,珍贵异常,据说乃是天外神物,耗时十年方成。槊说七十二式,更是郑玄根据易经玄学所创,暗合八卦二十八星宿之意,最后三大招,威力惊人。

郑铮行的眼中,露出期待的神色。

话说郑三元一路颠簸,回到乌县小庐山别墅后,一边继续上学睡觉,一边开始苦练破天槊。

学期即将结束,郑三元接到了莫桑比的电话,海军已经扩编完成,一个海军万人师初步成型了。空军则还在训练当中。

海军第一战,就是入侵印度洋西南部的非洲东南部岛国马达加加的一个小岛——小叶岛。

马达加加,人口两千万,18个部族组成,与莫桑比就相隔一条莫桑比海峡,距离400公里,海岸线长5000公里。(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推荐阅读
相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