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这碗饭可不是好吃的。

虽然我们不能去尝尝这碗饭的滋味,但是可以和吃软饭比较一下。

吃软饭的时候,可以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但是吃汉奸这碗饭,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就得去涮碗,接着为主子效命。

因为这个原因,刘兴祚一家决定不再吃这碗饭。这正如某著名足球评论员所说:“不吃这碗饭,我可以更健康”。

但是由于后金加强了对刘兴祚的防范,他一时难以脱身,只好过起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日子,暗地里和明朝关宁、登莱、皮岛的官员保持密切联系,嗣机采取行动。

周文郁的《边事小纪》里记载,刘兴祚“日抱慷慨冀得一当以报国”,做了不少损金利明的事情,主要包括:

一是保护汉族民众生命安全。“奴欲俎辽人,兴祚多方保全之”。

二是阻挠后金拥有战略武器——火炮。“奴欲用火器,兴祚设计沮之”。

三是及时通报后金的动向。“(刘兴祚)乃东通毛镇,西透关宁,自丙寅(1626)以前,奴一言一动,莫不先密达者。”

四是战争期间大搞间谍活动。 柳河之役与孙承宗密谋,“欲以牛庄内应”;后金攻打锦州时,及时向袁崇焕通报,“令吴坚忠徒步来告,袁公得以先期戒备”;后来孙承宗和袁崇焕先后去职,“兴祚归无所主,始通文龙”;此外还策反女真的敌人投奔明朝,“凡灰扒鱼皮诸部贰于建州者,咸资而遣之,使奔东江,先后不下千人。”

虽然这些“吃里扒外”的事情做了不少,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抓到把柄,由于工作需要,几年以后,他又将刘兴祚官复原职,任命为副将。

不久努尔哈赤死去,皇太极继位。

天启七年(1627年)年初,后金发动了对朝鲜和明东江镇的战争,后金兵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平壤及大半个朝鲜。二月,皇太极命刘兴祚等代表后金到朝鲜谈判。刘兴祚利用使朝时机,多次与明朝方面联系,并按照明朝关于“朝鲜事,天朝事也,宜予知会,勿令再蹈前辙”的指示精神,暗中帮助朝鲜对付后金。

后金的目的在于签订条约,获取物质、开展贸易,无心恋战,但是二贝勒阿敏却因为出身不好受到歧视,想起炉灶,企图割占朝鲜土地以自立,因此千方百计找荐阻挠和谈。

在刘兴祚的努力斡旋下,终于排除了阿敏设置的种种障碍,使得和谈得以顺利进行,最终后金撤兵。朝鲜方面对此感激涕零,刘兴祚却表示,我之所以帮助你们,主要是因为我的心向着大明。

朝鲜与后金签订和约之后,以为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了,不思进取,毫无卧薪尝胆之意,刘兴祚对此深表忧虑,多次提醒朝鲜加强对后金的防范,不要因一纸和约放松了警惕。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在宁锦战役中铩羽而归,明金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短暂的有利于明朝的变化。这极大的鼓舞了刘兴祚,更加坚定了他回归明朝的决心。

崇祯元年(1628)年9月,刘兴祚派两名家丁持书到皮岛与毛文龙联系,途中被后金截获,家丁被杀,刘兴祚遭到软禁,举家被迁入沈阳城内城居住。

然而刘兴祚并没有屈服,而是采取了更加大胆的方式,加快了弃金投明的步伐。

盼望回归明朝的的不仅仅是刘兴祚,还有他的六个兄弟,分别是大哥刘兴沛、二哥刘兴祚、老三刘兴基、老四刘兴梁、老五兴治、老六刘兴贤、老七刘兴邦。其中兴祚、兴基、兴梁、兴治、兴贤五人是一母同胞,老大和老七则是他们的堂兄弟。

刘兴祚想要逃走并不难,难的是不仅要自己逃走,还要让其他六个兄弟一起逃走,而且还要尽可能多的把家眷亲属带走。

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因为不仅刘兴祚等人被后金严密监视,而且他们的父母子女也多被后金控制充当人质。

经过长期的思索,刘兴祚想出了一个金蝉脱壳金的办法,这个计划的离奇和曲折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只有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我们才能看到类似的情节,如果不是史书记载,我们很难相信这种事情真的发生过。

如何才能让众兄弟和亲人聚集呢? 首推红白喜事。

可是刘兴祚己经有了组织上安排的妻子,纳妾用不着兴动众,明代也没有开生日party的传统,能做的只有办丧事了。

只有办丧事才能让众多亲人聚集在一起,然后借助出殡的机会带着他们逃跑。所以,刘兴祚必须“死”,这是唯一的办法。

带不走的亲人,只能听天由命了,为了回归,牺牲是不可避免的,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小地减少损失。

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诈死”,具体步骤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老六刘兴贤首先叛逃明朝。

第二步,老二刘兴祚假装引罪自杀,乘机逃往明朝,并留下远葬扎木谷的“遗言”,给众弟兄创造一个集体行动的机会。

第三步,其余兄弟则借助给刘兴祚出殡的机会带着家眷逃往明朝。

然而要实施这一计划,刘兴祚必须迁出内城,这样才能摆脱内城众多女真人的监视,此外,刘兴祚还必须摆脱其女真族妻子的监视。

为此,刘兴祚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一日,刘兴祚突然上吊“自杀”,被他的妻子发现并解救。皇太极得知此事,派人了解情况,刘兴祚乘机装出一副快要崩溃的样子,向来者哭诉自己作为一个汉族人,因为公事得罪了许多满族权贵,这些人到处诋毁诬蔑自己将要叛逃明朝,以此打击陷害他,所以才想不开要自杀。

为了防止刘兴祚自杀,皇太极只好同意让刘兴祚迁离女真权贵居住的内城,到城外故居休养一段时间。

为了摆脱女真族妻子的监控,刘兴祚经常找茬和妻子吵架,最终与妻子分居,“远居别庄”。

周边环境改善之后,刘兴祚开始放手实施他的大胆计划。

几个月后的一天,刘兴贤成功逃往东江毛文龙处,消息传来,后金举国大哗。所有人都认为,刘兴祚的兄弟叛逃了,他很有可能也会叛逃,人们之前对他的怀疑不无道理。

刘兴祚为千夫所指,“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似乎除了自杀,没有别的办法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消除人们对他的怀疑。

与此同时,刘兴祚在人群中间散布“其弟逃走,其必被杀”的流言,为自己“自杀”造势。

过了几天,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刘兴祚纵火*了。

一切都很符合逻辑,他有一千个理由自杀,没有人怀疑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皇太极派出大臣达海与库尔缠前去验尸体,二人在一片灰烬和瓦砾中看到了一个烧焦的尸体,尸体穿着刘兴祚常穿的衣服,手指上戴的扳指,也是刘兴祚本人的,于是二人确定死者就是刘兴祚。

事实上,被火烧死的不过是一个到处流浪的瞎子,此时的刘兴祚己经成功逃往东江。

刘兴祚死后,留下了“遗言”,请求皇太极同意让他死后安葬在边远的扎木谷。皇太极对于刘兴祚之死深感惋惜,毕竟刘兴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并为后金立下过汗马功劳,死者为大,他没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刘兴祚的“遗愿”。

人常说看出殡的不怕殡大,对于刘兴祚一家来说,出殡的也不怕殡大。

刘氏兄弟必须把握出殡的机会逃往明朝,也是他们“三步走”的最后一步,这是他们回到祖国的最后机会。

借着出殡的机会,刘氏兄弟率家眷、部众二百三十一人一去不复返,成功逃往东江,并受到了毛文龙等人的热烈欢迎。

虽然刘兴祚七兄弟成功回到故国,但是刘兴祚等人的父母、子女以及众多家眷因为后金的控制无法脱身,仍然作为人质留在后金,他们的处境是十分危险的。

刘兴祚等人为了回归故国,百折不挠,排除万难,苦心设计,终于获得了成功,他们不惜破家以殉国的伟大爱国精神,可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同寿!(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推荐阅读
相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