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六脸上露出些许的激动,却没有再说话,而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对了……老冯,方才那些合理避税啦,走私啦之类的事情,就不要记录到航海见闻录里了。那段对话把它跳过,咱们记录一些好的,传播正能量!”

正事儿谈完,尚海还没了忘嘱咐冯六一句。

没办法,冯六现在写航海见闻录已经写得有些着魔。谁能想象得到,一个爱财如命的锦衣卫特务居然会迷上写书。

特务写书这种事情就已经算是非常的奇葩了,更加奇葩的是,冯六居然不知道书该怎么写。

四十来年的人生中,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书该怎么写。憋急眼了,冯六就去找尚海。在冯六看来,尚海自然是写书的大学问家,否则怎么会有《射雕英雄传》的出世。

冯六一本正经地请教尚海,把尚海弄得也有点蒙圈。扑街八年,写书当然不会陌生。可让他指导宛如一张白纸的冯六如何写书,却把他难住了。

“唔……见,是看见的意思;闻,是听到的意思;录,是记录的意思。

见闻录嘛,就是看见啥写啥,听到啥写啥。见闻嘛……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你不用担心,只管去写!”

几句敷衍的话,宛如打通了冯六的任督二脉,让冯六一下子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从此以后,只要是冯六看到听到的东西,都会被他写进去。

每天食堂吃了哪些饭,惜恩大叔做了哪些事情,梁刚看了哪些书,段猛下场打了几场比赛,黄杏……

嗯!黄杏的事情没敢写得那么详细,他怕有人跟他拼命。

当然,写得最多的还是尚海的事情,恨不能将尚海每天上几趟茅房都写进去。

这样认真负责,钻牛角尖的态度,跌破了一地的眼镜。

了解冯六的人,知道他是一名锦衣卫的总旗,是一个特务;不了解冯六的人,还以为冯六是一名史官,在这儿写帝王起居注呢!

笑话出了不少,冯六却不管不顾地坚持了下去。颇有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的架势。

段猛倒是对冯六的这份执着非常欣赏,还将尚海曾经送他的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送给了冯六。

表示两个人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于是,段猛不再孤独,每天依旧呼呼呵呵地苦练双手互博。而冯六也大受鼓舞,笔耕不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流传的航海见闻录不少,但冯六版的航海见闻录,却力压群雄,成为首屈一指的存在。

不过,冯六版的航海见闻录也并非是一点瑕疵也没有,因为整部书中都找不到,有关尚海的,哪怕是一点的阴私事情。

这位琉球国的世子,仿佛天生就是一个运气好到爆棚的幸运儿。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做什么事情都是正大光明。

简直就是天使降落到人间,纯洁无暇,不染尘埃。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存在的。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他能够达到他所处那个领域的巅峰,那么在这段过程中,就不可能不使用一些非常手段。

这样一来,一些人就提出了疑问,质疑冯六版航海见闻录的客观公正性。可惜这种怀疑的力量太小,很快就淹没在一片歌功颂德的赞许声中。

毕竟琉球国是后世最发达的几个国家之一,质疑他们历史上最伟大王者的人品,无疑是对整个琉球国的挑衅,是对琉球国数十亿人民的挑衅。

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哪个人胆子生毛了敢发出不同的声音?

既然熟悉历史,那就更应该明白:历史,向来是由胜利者书写!而历史真相,也往往湮没在时间的滚滚长流之中。

历史真相是什么,后世的人已经无法知道。

但对现在的尚海来说,航海见闻录既然是拿给天启皇帝朱由校和小正太朱由检看的,那就有必要维护一下自己高大伟岸的正面形象。

这对今后遇见困难的时候,去抱两人的大腿非常有帮助。

张居正之所以那么牛,还不就是因为在万历皇帝小的时候,成功树立起了形象,甚至一度让万历皇帝对他产生了孺慕之情。

虽然后来张居正的下场有些惨,但也只是因为他不明白距离产生美的道理。尚海和朱氏哥俩隔着千山万水,距离足够远,当然不用担心会落个和张居正一样的下场。

有了这样的想法,冯六写的航海见闻录,自然是怎么好就怎么写。后世的和谐大婶说得多好啊,人性当中有那么多的闪光点需要挖掘,何必写那么多的阴暗事情。

对于尚海冠冕堂皇的话,冯六下意识撇了撇嘴。说一千道一万,不过就是贿~赂一下朝鲜官员而已,说什么合理避税,真当自己是傻子?

可惜这种腹诽只能藏在心里,藏在脑子里。无论是说还是写,冯六都是不敢的。

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都系在尚海身上,既然已经压了注,当然要力挺到底。

惜恩大叔是如何同那个朝鲜官员沟通的,尚海并不太清楚,不过从惜恩大叔脸上的笑容看,结果似乎还不错。

一番讨价还价,在黄杏和梁刚收拾完行李走上甲板的时候,最后的商议结果终于出来了。

根据惜恩大叔反馈的信息,白银2000两,算是尚海此次的贸易税。需要尚海在税单上签字,进行缴纳。

此外,由尚海额外拿出白银500两,感谢那个朝鲜官员的帮助,再拿出白银100两,送给那些小吏和士卒。

这样一来,相比较本该高达4000两白银的贸易税,尚海省下了银子,官员、小吏和士卒都落下好处,算是皆大欢喜。

就当尚海以为,交税的事情已经结束,朝鲜海贸的过程还算比较顺利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波折。

四名小吏带着八名士卒回到海鸟号的甲板上,对朝鲜官员进行汇报的时候,最开始站出来的那名小吏却凑到朝鲜官员的耳边,咬了一阵的耳朵。

随后就见那名小吏再次趾高气扬地站了出来,在惜恩大叔面前指手画脚,摇头晃屁股,仿佛整个海鸟号都装不下他。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推荐阅读
相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