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算馆内和徐光启、孙承宗聊了许久,期间连午食都是直接差使许显纯去京师最好的酒楼打包过来的饭菜,简单的应付了一下了事,然后又接着聊了起来。

期间孙承宗和徐光启在面对朱由楫的时候也畅谈了不少他二人的一些治国施政的想法,包括整肃吏治,整顿税赋、发展生产,整饬武备等方面,尤其是徐光启和孙承宗二人聊到所见略同的地方不免惺惺相惜一番,若是聊到意见向左之处便免不了面红耳赤的争论一番。

朱由楫更多的时候则是在一旁老实的做个听众看客,默默的将他二人所说的一些想法去和后世记忆中的一些方案去进行印证。

“两位先生,”朱由楫开口了,“弟子还是以为富国首先需要以粮食和土地做为保证,肃吏则需要信赏罚、明法度,欲强兵则必要精器械、严号令。”

“就以强兵而言,大明如今我大明武备废弛、兵将多有娇堕,弟子以为可以多改善、研制火器装备,同时编练新军,主要以精良的火铳、火炮作为士兵装备,再配以步、骑加以辅助,协同攻防。如此大军作战,若遇野战,则先以火器摧射,后以步骑兵扫之;若遇攻城,则以火炮猛轰城墙,无坚不摧,再以步卒入城奸敌。”

徐光启闻言,大为惊讶,“想不到殿下竞对兵法战阵和火器由此见地。”

孙承宗闻言,笑着开口到,“子先,你有所不知,殿下在兵事之上天赋甚高。”

徐光启笑颔首捋须,“如此看来,三皇孙殿下将来定是文稻武略!”

直到天色将晚,朱由楫才有些意犹未尽的出了演算馆,在许显纯的护送下回宫。

回宫的时候,许显纯手里提着一篮大小如拳头,椭圆形的朱红色红薯,徐光启入京的时候带了一些,朱由楫专程向徐光启要的。

红薯可是好东西,在他后世年少之时,在农村老家,每当红薯收成的时候,他最爱的就是烤红薯。将红薯往还未燃烧全柴火灶内一扔一埋,过段时间之后将之扒出来,拨掉外皮露出里边烤熟的果肉,咬上一口甜香软糯,简直再美味不过了。

入宫后的第一时间,朱由楫便带着红薯在乾清宫找到了万历。

“听说你今儿个又出宫去了?”一入乾清宫万历便对朱由楫问到。

“孙儿没有向皇爷爷请旨便私自出宫,请皇爷爷责罚。”朱由楫很光棍儿的向万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万历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儿便责罚自己,所以尽管嘴里承认着错误,脸上却是依旧笑嘻嘻的。

万历果真没有要责罚他的意思,态度很是随和,就如同民间寻常百姓家的爷孙一般,“说说吧,出宫干什么去了?还有你这手里提着是什么?”

朱由楫将手里的番薯放在地上,

“皇爷爷,孙儿出宫徐光启,徐先生去了,孙儿提回宫的这是红薯。”说话的同时,朱由楫从篮子里面取了一个红薯献宝一般的拿到了万历面前。

“徐光启?皇爷爷知道此人,”万历又看了眼朱由楫拿过来的红薯,红薯在宫外便已经洗净了,朱红色的有些圆圆的长长的,看起来倒是不错,“这就是你说的红薯?”

“嗯嗯.....”朱由楫忙点头到:“这就是红薯,可以吃的。”

朱由楫说话的功夫从身上摸出一柄小刀,直接削皮,三两下的削去了大半,然后递给了万历,“皇爷爷,您尝尝?”

万历有些迟疑了,这玩意儿真的能吃?此刻的陈矩没在御书房内,御书房内就万历和朱由楫爷孙两人。

见万历有些迟疑,朱由楫削下一块直接扔到自己嘴里,嗯,生着吃嚼起来有些嘎嘣脆,久违的味道。

万历这才自己从朱由楫手中接过红薯,自己动手削了一块送到口中。

“嗯,口感倒是清脆,还带着些甘甜.....”万历嘎嘣嘎嘣的咀嚼了起来,“这味道吃起来倒是蛮不错的,不过......着吃起来,怎么感觉有些像是......某种水果?”

“皇爷爷,”朱由楫这又说到,“这红薯不单可以生吃,还可以将之煮熟了或是烤着吃呢,若是将之混在米粥之中还可以充饥解饿。”

“还可以解饿?”万历听罢看了一眼手中的番薯,忍不住又削了一块送入嘴中,“这麽说,这红薯岂不是可以当做辅粮食用?”

“皇爷爷说的没错,这红薯原名叫番薯,本就是洋人种的一种粮食,”朱由楫这才向万历解释到,“此物不占地力,不挑地方,不论旱地、水田,便是荒山野地、贫瘠的沙地都能种植,而且产量还高,听徐先生所说,此物最高可亩产三十石。”

万历先是有些惊讶,随后便是皱眉,对于朱由楫说的此物可以亩产三十石有些不太相信,中原百姓一直是农耕社会,还从没有出现过有那种粮食有三十石的亩产呢?即便是亩产十石粮也是少有。

若这世上真有可亩产三十石,不,不用三十石,哪怕只是亩产十石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做为大明朝的皇帝,这些年他没少收到各地呈报上来的受灾折子,国家大事很多时候无非就是钱粮二字。

发生了灾情,朝廷赈灾需要钱粮,发生了战事,兵马调动离不开钱粮!

所以万历神情有些严肃的看着朱由楫,“孙儿说的可是真的?可莫要拿假消息哄弄皇爷爷我?”

“皇爷爷,孙儿不敢欺骗您。”朱由楫只能再次向万历将红薯是如何引进大明的,是如何在福建等地得到推广的事情讲了一遍。好在他曾经在

后世有因为质疑被吹嘘的所谓的“长达150多年的康雍乾盛世”而查阅了不少资料,对番薯的大致引进时间和推广情况有所了解,不过他对如今的红薯实际产量还是没有说的太满,毕竟红薯能有后世亩产5—6千斤,那也是经过了民间百姓们许多年辛苦繁育和改进才有的。

“福建本就山多地少,当年又有大旱,许多百姓没有吃的,便靠番薯减缓了灾情;徐先生说他当年在江南为其父丁忧,江南有大灾,也是这红薯活人无数的。”

万历听罢心中不禁对着红薯真正的产量有些期待了起来,“若真是如此的话,那这红薯倒是不可多得的救荒之粮了,那将红薯从番邦带回大明之人亦是大功一件。”

“不过,这红薯的真正产量毕竟还是耳听为虚,眼见方可为实。”

朱由楫一听,看样子推广红薯种植有戏,立刻向万历建议到,“皇爷爷说的对,还是要眼见为实才好,皇爷爷,您看要不您下旨在京师左近专门划出一处皇庄来,让徐先生先负责试种一些,看看这一亩地的红薯实际产量究竟如何?同时也好让他选培良种,让红薯的产量更加稳定一些?”

“此事先不急,你是说此物亦煮熟了吃吗?”万历这次没有直接答应朱由楫的请求,而是开口道:“先看看这煮熟了吃着口感如何,是否真能解饿。”

得嘞,朱由楫一听万历这话,立刻便喊来了外面的太监,让他提着红薯跟自己一起去了御膳房,“皇爷爷,您先稍等一下,孙儿去就来。”

到了御膳房,朱由楫亲自指挥者一帮御厨,将红薯皮削掉,切成小块,然后和淘洗好的米一起倒入了已经加好水的锅中。

待红薯粥熬好后,朱由楫连忙命人盛了两大碗出来,然后送到了御书房内,此时也已经快要到用完膳的时间了。

“皇爷爷,这是红薯粥。”朱由楫命人揭开食盒,里面的红薯粥还在腾腾的冒着热气儿,万历向碗里看了一眼,黄白色的番薯块躺在煮的有些软烂的稀粥中,卖相说实话真不怎么样,不过闻着倒是自有一股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此时朱由楫噘着嘴,往另一碗红薯粥吹了吹起,迫不及待的开始吃了起来。

见朱由楫吃的正香,万历取了筷子轻轻夹了一块红薯放入了口中,刚一入口,便有一股甜软香糯的感觉在口腔里蔓延开来。第一次品尝到红薯的万历,不禁眼前一亮。

这滋味,软软的,糯糯的,还带着丝丝的清甜。再学这朱由楫的样子向粥水中吹了吹,轻抿了一口,温热的粥水伴着煮的软烂的米粒、加上红薯块,这味道竟比之以往所吃的白粥、黄米粥来要可口美味上许多。

章节目录

推荐阅读
相邻推荐